上海市民办东展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实施绩效终结性督导意见书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4日
上海市民办东展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实施绩效
终结性督导意见书
长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建督导组,于2023年10月30日就上海市民办东展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实施绩效开展终结性督导。督导组观摩了校园育人环境并听取了姜雪雁校长的终结性汇报,观察了学生行为规范,查阅了相关资料,召开了3-5年级学生代表座谈会,访谈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共计32人次,听课7节次,其中优课4节次,良课3节次。现将督导情况汇总如下:
一、成绩与经验
上海市民办东展小学始终围绕“立人为本,成人于品”的办学理念和“三爱三会”的培养目标,针对中期评估的问题和建议,努力完善、优化整体办学行为,五年发展规划成效明显。坚持依法办学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开展基于学校职业发展标准的教师分层培养,实施“人品教育”,探索有效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民办中小学特色创建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五年来学校获得区级及以上荣誉称号16项、教育科研成果奖6项。学生获得区级及以上奖项166人次。
(一)坚持依法治校,提升文化育人品质
坚定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修订章程,合理调整制度。新立制度70项,修改115项,废除22项。实施“执勤书记”制度,党员担任教改先锋、研究领导者、主题教育践行者、平安校园维护者。执勤书记拜访群众776人次,服务学校发展。
学校以“提品质、展形象、聚人心、创文化”为五年规划的办学目标,努力深化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学校管理的高效运行机制,坚持实施民主管理,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监督作用,畅通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
学校重视先进文化的创建,构建了育人目标十六个二级目标体系,引领“五彩+”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在师生行为中的落实。校园中建设了一厅、三梯、七廊、四角,打造温馨校园育人环境,彰显了具有东展特色的育人文化,提升了师生的归属感、凝聚力。
(二)强化分层培养,努力打造优质团队
学校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岗位聘任、绩效工资等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重视师德建设,开展优秀教师评选,弘扬师德先进事迹。完善奖励方案,优化激励机制,营造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学校面向全体教师,拓宽成长路径,提供发展平台,构建“研训修一体”培训模式,促进专业素养提升。构建分层分类的校本培训课程,注重师徒带教,形成合格、适应期、特色、教科研、教研组、项目组六种带教模式,推动不同层级教师共同进步。以市教委“优秀青年团队发展项目”为平台,推动青年教师学科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工作室为抓手,发挥骨干的辐射引领作用。学校还承接外省市校长、骨干教师的培训,提升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水平。
指导教师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个人五年发展规划,为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设计层次性、结构性的发展目标与途径,每学期开展自评、组室及学校评价,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近年来教师成长迅速,多名教师获区级及以上奖项。
(三)践行人品教育,塑造东展学子形象
学校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形成校长领导、专人负责、全员参与的德育管理机制,并且配备了专人负责学校法制建设工作。“人品教育”贯彻在学校德育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中,目标清晰、内容明确、措施扎实。学校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的班主任工作制度,注重培训与考核,对优秀班主任表彰奖励。
紧扣“人品教育”,借助主题校会、班会、队会、晨会、班会、校园电视台等各类实施途径,开展相应的课程教学及实践学习活动。注重行为规范教育,以礼仪习惯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关注对特殊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助,开展防范校园欺凌和心理健康等专题教育。
建立家校社共育联动机制,开展家访、家校联系以及家长学校等活动,与家长保持定期沟通与联系。通过各类专题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家校共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实施教育改革,构建高品质教育体系
坚持“五育并举”,整合校内校外各类课程资源,构建以基础型课程为主体,以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为两翼的人品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生活与人》《校园生活总动员》等丰富的校本课程,积极探索PBL项目化学习、大单元视野下的体育教研、“趣语文”等教学研究,开设“五彩+”课后服务课程,为98%以上的学生提供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课程支持。
学校教学管理精细、高效。教研组建设有活力,每个教研组通过研究课安排、个别化辅导、特色工作等项目开展教研组活动,兼顾必选与自选项目,每个项目目标明确、举措扎实,并根据教研组建设成效,开展星级教研组评选。学校制定系列规章制度保障减负工作落地,开展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作业研究,严控语数英书面作业时长,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积极开展“学堂”研究,围绕“转变学习方式”主题,引导师生转变教与学方式,初步形成了“适时·多样”的课程实施形态,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入手,努力践行把课堂还给学生理念,主动探索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体验和表达的机会,通过每学期每位教师公开课、专家带教听课、“东展杯”教学比武等抓手,不断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确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质量评价理念,探索“评价设计”研究,从课堂、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等评价维度,多角度评估学生的学科学习水平。借助深瞳优学软件,探索过程性评价,教师聚焦数据分析,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方法,同时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告知学生的学习状况,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合力。
(五)注重科研引领,数字赋能教育教学
重视教育科研管理,设有科研督导部,实施校级课题评审制度,形成课题孵化机制。教师科研能力纳入职级评审和考核办法,促进教师参与科研积极性。学校科研氛围浓厚,实践研究有成果。2022年底有32项校级课题申报立项,自2018学年至今有1项区级重点课题结题、6项市区级课题结题。五年来,教师多篇案例、论文获得区级及以上奖项,学校被评为长宁区教育学会教育论文评选优秀组织奖。
学校注重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关注教师信息素养的整体培育,全面覆盖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系列课程,促进教师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专业发展。构建数字化场景的东展小学智慧图书馆,引进深瞳技术,对学生学习状况开展精准分析和及时反馈,为教师实施个别化辅导提供了有效支撑。继续使用班级365学迹平台,充分发挥视频号、公众号等平台加强各项宣传工作,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
(六)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以“培养爱笑、会玩,学会说、爱生活、会做人的东展学子”为育人目标,认真落实体艺科卫工作,关注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和氛围营造。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学生身体素质抽测合格率100%,挖掘学生艺术潜能,三团一队创建富有特色,区重点团队戏剧社、一般团队合唱队、舞蹈队在区团队验收中均获好评,科技教育践行普及化、课程化、社团化实施,科技节学生参与率100%;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学生具备良好健康意识,各项比赛获奖人数多。学校保持上海市无烟学校称号和绿色校园荣誉称号。
二、问题与建议
(一)学校社会资源开发与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建议:充分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的体制优势,深入践行现代学校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开放立体的社会资源开发与运用。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针对学校重点项目与特色项目建设,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学校、场馆、社区、社会以及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系统构建开放办学体系,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丰富、更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二)学校现有的各种培训和带教归类不够清晰、明了,存在内容交叉、重叠等现象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架构,优化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对现有的各类培训活动进行梳理,形成更加清晰的教职工培养发展路径,搭建更多的平台,吸引和凝聚教师追求卓越发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体现学校整体育人特点的课程在顶层架构、系统设计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议:抓住新一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契机,厘清培养目标与品行、品位、品格之间的关联,梳理三类课程的价值、任务和实施载体,更清晰呈现学校课程整体框架和实施基本形态,将课程的各个部分有机联合成有逻辑的育人整体,形成聚焦六大素养培育的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凸显课程推动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与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基座建设的呼应还不够充分,学校优秀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分享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议: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传播,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区域数字基座低代码应用等契机,建章立制,加强对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双向交互运用;以学校新一轮龙头课题《“基于素养,多元实践”的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实践研究》为抓手,整体思考推进学校数字化应用工作,总结提炼先行学科数字画像等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大数据及时显性功能,加速学校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
三、督导评估结果
本次总体评价等级为: 优
长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3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