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桥街道团工委】来了!来了!社区里的“青年翻译官”们 (2020年03月19日) 来源:周家桥街道办事处
疫情防控的重点从严防外省市输入转变为严防境外输入,特殊时期里,涉外居民区的防控工作变得格外严峻,外语交流成为一大难题。经过多方招募,社区里来了一群“青年翻译官”们,配合社区与外籍人员进行交流翻译,及时了解居家隔离人员需求,向外籍人员宣传防疫知识,为社区防疫人员和外籍居民搭建沟通的桥梁。让他们自己来说说那些志愿“心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李文婷
“在产假结束前,我想为社区做点事儿”——90后新手妈咪的社区新角色
大学时曾经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毕业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使得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志愿者活动。疫情发生时,我所工作的医院里招募支援武汉的工作人员,我也积极报名了,但由于在产假阶段,未能参与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后来在单位的支持下,报名成为了社区的英语志愿者。
报道的第一天是周日,安排领取口罩、办理出入证、网络登记的转换、电话沟通等各种形式的工作接踵而至。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英文通知一位德国人他可以出门了,电话交流过程中,他的喜悦之情从话筒中传过来,让我感受到,原来一个电话可以带给别人如此多的喜悦,这让我感受到志愿者工作的意义。
“我要来赚钱”一位口齿不清的老先生,一进门就说出这么一句。坐在电脑前登记的我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礼貌地劝退这位老人。经过居委工作人员的多次询问,才得知这位老先生要捐1万块,工作人员多次确认家人是否知晓,老先生说,这是他的退休金,他可以自由支配,子女都有收入,也不需要他的钱。工作人员这才安心收下了他的钱,并开了捐款收据给他。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位吴老先生已经九十岁高龄的老党员了,一直很热心各种活动。在我志愿活动的时候,深刻的感受到了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LINE香氛和首饰集合店店主 潘淼苗
“自己的小生意还不能营业,我就来助力一次世界的大战疫”——美女店主“转业变形记”
疫情当前,自己经营的小店还不能营业,总想着去为抗疫做点什么,这时我就看到了日语志愿者的招募令,“去社区帮忙吧!”这个念头下,我来到了社区,成为了一名临时“社区工作者”。当下疫情还处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成为了入境人员进小区的日语翻译员、口罩工作登记者、出入证办理工作人员、配送物资搬运工,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做,每天在电脑前统计核实住户信息,电话或短信答复是否可以办理出入证,接待上门领证人员,穿上红马甲的我在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微小的力量,感觉自己也是社区防疫阵线的一员,这让我充满自豪感。
民航上海医院 孙昌义
“自我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志愿者活动中体现”——原本的留学生成为了社区“战士”
3月1日晚,在我院青年突击队的微信群里出现了这样一条消息:长宁团区委急寻会日语、韩语、英语的医务人员……。想到自己曾经有过日本留学交流的经历,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报了名,后来又有了些犹豫——去日本留学交流还是2012年读大学时候的事情了,此后的8年里说日语的机会也很少,担心自己的日语水平满足不了工作需求。但是,最终还是决定去做日语的志愿者了,在工作之余,我突击复习了一下日常交流和疫情用语,希望在社区尽一份自己的力。
在长宁团区委的协调下,我被安排到了周家桥街道做日语志愿者。于是,近期的日程表中,周末时间便给了志愿服务。从出入证办理到接听日籍人员电话,从门岗监测体温到为隔离人员物资配送,在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上融入了我的青春热血,在听到外籍人员用中文对我说“谢谢”,在听到社区居民对我说“这小伙子,真棒,日语说得不错嘛”后,让我感受到志愿服务帮助他人之后的满足感,或许这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吧!
长宁城管仙霞新村街道中队 王海森
“特殊的情怀,青春的使命,让我站在了社区一线”——从一线城管执法员到一线社区工作人员
来自基层城管执法一线的我,疫情发生后,一直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为抗击疫情做着力所能及之事。两年湖北的从军经历,也让我对千里之外的“第二故乡”的疫情一直都格外牵挂,不能成为奔赴一线的白衣战士,让我感到遗憾。当看到团区委发出的翻译志愿者招募令时,曾经日语专业毕业的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想在本职岗位之外,以另一种形式抗击疫情。
虽然每周志愿服务时间的有限,但有时候关心和帮助则需要延长至“7*24”小时。3月11日,我在单位上班时收到了一位居家隔离的日本妈妈的求助,由于语言沟通不畅,她的一个快递包裹未收到,因为购买的是给孩子做饭的食材,所以她非常着急。了解情况后,我第一时间安抚了她的情绪,并获取了快递包裹和配送员的信息,在半个多小时的辗转下,最终帮助这位日本妈妈拿到了快递包裹,她激动地向我连声道谢。身处异国他乡的他们,面对疫情的紧张与不安,一声问候,一个笑脸或许就能建立起我们彼此的信任,我希望通过我们每个志愿者的努力,能够带给他们一些温暖,以我们的关爱汇聚成点滴星光,照亮万家灯火,抗“疫”同行,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