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深化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目标完成情况的反馈(1-2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01日
区府办:
根据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的填报要求,现将我局涉项目完成情况反馈如下:
第048项: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深化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大区校合作力度,积极推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加快推进新华社区新建学校项目。推进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制定区域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挖掘现有资源,增加1-2个普惠性托育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育儿指导。推进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实现全区24所公办小学爱心晚托班服务全覆盖,公办小学100%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居民开放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一、本月进展情况 20%
(一)学龄前儿童幼有善育工程
初步完成长宁区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初稿的撰写工作;拟在有条件的公办园开设托班,以增加普惠性托育点,目前正在走访和调研过程中;因疫情原因,目前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开展线上科学育儿指导。
(二)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
根据市、区相关工作要求和会议精神,制定了《长宁区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工作方案》并下发各学校,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实施方案。各学校在新学期前已开展全覆盖征询,开学后按计划开展课后服务,对有需求的家庭做到“零拒绝”。
(三)学校等体育场地开放工程
根据市教委相关工作要求及文件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对全区范围内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中、小学校开展评估,确定寒假期间向社会开放具备与教学区完全分隔条件的泸定中学、新泾中学和长宁区少科站3个开放点的室外体育场地,实现区域东中西平衡开放。其中长宁区少科站安排夜间开放时段,对满足周边居民健身需求,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推进紧密型学区集团创建,各集团根据市、区关于推进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设要求和参考发展路径,制定并完善本集团的紧密型集团创建方案。
(五)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特色高中创建
总结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创建项目校展示活动经验与不足;通过新一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20年9月-2025年8月),将特色普通高中创建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开展《生命·成长——“培育生命科学素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一书系列准备工作。
(六)新华社区新建学校项目
新华社区C040201单元J1A-02地块新建学校项目建设地址东至凯旋公寓,北至安顺路,西南两侧均为居民区,总用地面积12760平方米。经区领导现场查勘后办学规模由原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整为28班完全中学,因此设计方案将做重新设计。在区分管领导指导下,现委托两家设计单位进行概念设计,方案经汇报区分管领导后正在进行优化设计。
二、存在问题
(一)学龄前儿童幼有善育工程
现有学前教育资源紧张,入园高峰期间满足全部3周岁适龄幼儿入园需求有一定难度,在公办幼儿园中开设托班增加普惠性托育资源难度较大。
(二)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
根据市级文件要求,为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效应,各学校要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整体绩效分配方案中。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绩效支持力度。
(三)学校等体育场地开放工程
部分开放点入校锻炼人数较少,利用率不高。
(四)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市级紧密型学区集团的评价标准尚未出台。
(五)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特色高中创建
学校教育委员会工作细则尚未确定。
(六)新华社区新建学校项目
项目地块东北角有一处临时变电站,将影响后续学校的建设,建议该处变电站搬迁至地块东南角。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学龄前儿童幼有善育工程
托育三年行动计划初稿征求相关委办局的意见;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资源,争取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增加普惠性托育点。
(二)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
各学校继续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安全、有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区域对各校实际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督促学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三)学校等体育场地开放工程
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在做好疫情常态管理下,继续做好室外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
(四)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组织开展区级紧密型集团创建方案评审,根据评审结果下拨相关经费至领衔校,各集团按方案推进创建工作。
(五)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特色高中创建
出版《生命·成长——“培育生命科学素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启动学校教育委员会成立工作。
(六)新华社区新建学校项目
项目方案设计优化将在二月底完成,待方案确定后将尽快完成原项目撤销及新项目立项工作,争取在年底实现项目开工建设。
长宁区教育局
2021年2月24日
联系人:宗宏、石东红
联系电话:22050781、220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