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志愿行动 创和美家庭 建和谐社会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28日 【字体: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把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和妇联所能结合起来,上海市长宁区妇联紧密围绕上海长宁区迎接全国文明城区复评、开展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综合试点和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等重点工作,立足“家庭”工作主阵地,探索建立“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聚焦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家庭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拓展妇联在成长型枢纽组织建设中的功能。

长宁区妇联以各级文明家庭为依托,发挥文明家庭典型示范作用,积极打造“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工作品牌,倡扬文明志愿新风,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是由各级文明家庭领衔,以公益、志愿活动为重点,为社区妇女、儿童、家庭提供各类服务的家庭或群众团队,在“成长的家园·服务大联盟”中发挥志愿引领作用。

一、示范引领,探索家庭志愿服务新模式

1、挖掘典型,积极打造志愿服务新载体。长宁区妇联坚持31年开展文明家庭创评工作,已有区级以上文明家庭8万余户。为了更好发挥文明家庭示范户对长宁区家庭的影响、辐射作用,积极探索社区家庭志愿服务新模式,自20133月,长宁区妇联首创以全国文明家庭为主体,根据各个家庭志愿服务特色,经过推荐、审核等程序,成立了首批10个由文明家庭命名的长宁区“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积极发挥文明家庭的典型示范作用。长宁区妇联还依托居民区的“妇女之家”,面向社区挖掘有志愿服务热情,有服务特长或技能的文明家庭,积极推进街镇级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工作。截至目前,长宁区妇联共有40个区级“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近百个街镇级“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

金苗苓是华阳街道居民、中国音协会员、作曲家、上海工人艺术家,已发表歌曲和音乐作品200多首,多次获得国家文化部和本市歌曲(音乐)创作奖,其家庭被评选为全国文明家庭。他成立的“金苗苓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创编了11首家庭美德歌曲,以歌曲形式宣传邻里和睦、家庭和美、低碳环保等,发动社区女性文体团队录制歌曲CD,在社区广泛传唱,引起了极大反响。

2、延伸服务,积极打造家庭文化服务品牌。为更好地推动长宁区“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长宁区妇联积极为“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搭建平台,引导家庭志愿者发挥特长,开展各类家庭教育宣传和指导服务,深化家庭文化建设内涵。

“自从上了吴建安老师的化妆课,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看着化妆前和化妆后的自己,觉得变美了很多,人也变得更加开心了……我们真的很感谢吴老师,他的课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自信了!”全职太太合唱团团长赵迪提到的吴建安老师退休之前曾是专业化妆师,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他在长宁区妇联的指导下成立了志愿者工作室,用自己掌握的化妆技能让社区的中老年居民都更加美丽自信。吴建安表示:“现在很多老年人出门或是出席一些场合,也想要打扮地漂亮一点,我就用一些化妆方面的专长,为居民们谋福利。”无独有偶,“金牌作家”王丽萍等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家庭志愿者也被吸引到志愿队伍中来,积极发挥典型和示范作用,为长宁区域妇女分享了“慈母、贤妻、孝女、善邻”的真切感受,引发大家共鸣。

二、规范管理,推动家庭志愿服务工作长效发展

1、制定管理制度。长宁区妇联围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动长宁区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充分发挥全区家庭志愿者在服务妇女、服务儿童、服务家庭、服务社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在征询家庭志愿者及社区妇女干部代表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长宁区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管理办法》。在“无偿服务”的原则指导下,衔接各级妇女儿童、家庭服务项目,立足长效,在该项工作宗旨的指导下,分别制定了分级管理制度、项目申报制度、培训交流制度、活动等级制度、持证服务制度、联络沟通制度、宣传表彰制度等。

2、规范工作要求。长宁区妇联根据分级管理制度要求,一方面将本项工作作为妇联组织凝聚群众、服务社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服务文明城区创建的重点工作项目,加强工作统筹,通过宣传展示、项目资助、场地支持、培训交流等,对项目进行了解、指导、检查、展示和表彰。另一方面指导各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中心”)推进“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管理,要求各家中心按照本办法,把“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建设作为自身拓展功能、打造品牌、提升服务的重要内容,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有专业特长、服务热情的家庭志愿者,创立“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鼓励家庭成员一起做志愿者,鼓励有相近特长或爱好的志愿者加入工作室,积极为“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提供志愿服务平台和承办项目。

三、立足长远,提升家庭文明建设实效

长宁区妇联围绕贯彻落实中国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以“倡扬美德新风,服务社区家庭,共筑幸福中国梦”为主导思想,将依托“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这一载体,更好地发挥文明家庭志愿者在服务妇女、服务儿童、服务家庭、服务社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三个一”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带动家庭积极参与建设美丽家园,共筑幸福中国梦,进一步推动区域家庭文明建设。

依托一个服务平台,即“成长的家园”服务大平台,发挥家庭志愿者特长,推进项目化、品牌化管理,参与“成长的家园·服务大联盟”公益慈善类、志愿服务类、社区服务类等系列服务项目,服务于长宁妇女、儿童、家庭。同时,通过计划入户长宁25万家庭的《成长的家园·服务指南》,加大志愿服务宣传,推广志愿服务项目。

成立一个组织平台,依托现有40家区级“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组建成立“长宁区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室联谊会”,推动志愿服务培训、经验分享、交流互助活动。

形成一批服务项目,挖掘家庭志愿者特长,为社区提供文明礼仪、家庭教育、家庭美德、低碳环保等宣传,培育群众文化作品创作、邻里互助、法律维权、医疗咨询、扶老助幼等志愿服务项目,以歌曲、漫画、摄影、故事汇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