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 绣出“大千世界”——记上海画绣非遗传承人叶伟娜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29日 【字体:

 7月18日,2019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古代艺术国际博览会发布仪式现场,画绣作品《观无量寿经变图》被慢慢展开,当这幅长3.85米、宽2.9米的上海画绣作品完全呈现在来宾面前时,众多目光刹那间凝滞了。

  作品中,殿宇巍峨,宝树成行,百鸟和鸣,七宝池环绕四周,无量寿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观音、势至菩萨分裂左右,圣众围绕。西方净土七重栏,七宝庄严数百般,琉璃做地黄金色,诸天楼阁于天连,一幅画绣,将此情此景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众人面对这样一副巨作啧啧赞叹时,始终站在这幅画绣旁边的一位女士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她就是《观无量寿经变图》的创作者、上海画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伟娜。


  一针一线关情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绣,五彩备也。”“绘,五彩绣也。由此可见,绣绘二字在汉语中是通义的。刺绣和绘画是同源,是为达到共同的艺术效果而采用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

  而画绣一词在宋代形成,即画为绣本,绣为五彩,先画后绣,得画绣之名。

  “‘上海画绣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全新艺术门类,它蕴含了苏、湘、蜀、粤这四大名绣的特点,承袭上海本地顾绣的传统针法,融合了各自的特点,再渗入工笔画、水墨画、写意画及油画等的绘画艺术,海纳百川,自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叶伟娜性格内敛,可提到画绣,她却能滔滔不绝。

  仔细欣赏叶伟娜的作品,无论花草树木还是人物场景,凡作品一隅,即使是一片花瓣,都要有三种以上颜色,每种颜色就要分五到六种色差等级。如果是构图复杂的作品,其颜色会达到上百种之多,一幅逾数米宽高的作品,要做到数千种颜色协调自然、相辅相成,不仅需要天赋异禀的色彩驾驭能力,更需要多年的磨练揣度,才能信手拈来而不逾规。

  而这些在叶伟娜看来,早已轻车熟路。

  提到对刺绣的喜爱,叶伟娜笑着告诉记者,自己五六岁时便会绣东西,至今还保留着儿时绣的枕套。

  随着年龄的增长,叶伟娜越来越认定了画绣才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追求,最丰厚的财富。

  于是,二十多年前,叶伟娜便开始了她的追梦。

  叶伟娜的画绣,突破了传统刺绣以绣花鸟山水为主的束缚,大多以绘画作品为蓝本。作品第一系列以敦煌壁画作品为主,第二系列以逸飞油画作品为主,第三系列以范曾国画作品为主,第四系列以人物肖像为主。

  曾有专家这样评论叶伟娜的作品,画绣集各大名绣的长处,尤其把以画入绣的明代上海露香园顾绣传统技艺发挥到了极致,并进行开拓和创新,形成了超凡脱俗的上海画绣艺术风格。

  这是对叶伟娜二十多年来钻研绣艺的一种肯定,亦是对传承画绣技艺的一番期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十多年的不懈坚持,也让叶伟娜实至名归。

  《手画手》是荷兰画家埃舍尔的浅色素描,而叶伟娜将其重新演绎,赋予了这幅世界名作新的生机,丝线的光泽让整幅画增添了立体感,尤其在手指的筋络部分,皮肤的皱纹分外细腻清晰,驻足欣赏,回味无穷;《引路菩萨图》是幅不大的绢画,蕴含了温婉庄重之美。原作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叶伟娜同样为这幅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飞针走线中,让流失海外之国宝的耀眼光芒重现在中华大地上;《弦乐四重奏》蓝本为陈逸飞原作。作品色彩凝重,线条却又富有流动感,4位提琴手手弦相连,优美流畅的拉弦动作,就像充满了节奏的线条,律动跳跃,四重奏交织协调的音韵,似乎像潺潺的流水从琴弦中流淌出来。

  而《手画手》和《引路菩萨图》两幅画绣作品也分别获得中国书画刺绣陶艺进军米兰世博传承创新大赛的金奖、特别金奖。

  不仅如此,叶伟娜的画绣作品被评为第三批上海市工艺美术精品,并先后获得第10届和第11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2013年,她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全国十大杰出工艺设计艺术家称号,上海画绣也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评审。2014年秋季,叶伟娜作品赴日本展出,并获得了第二十四届全日中展日中书画艺术大展艺术金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