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积极心” 微笑对居民——记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董绮波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30日 【字体:

□本报讯 记者 赵立

家住新华街道的叶先生,两年前被诊断为食道中下段恶性肿瘤,肿瘤恶化继发淋巴结转移,而叶先生和家人前往多家三级医院,都因为淋巴结巨大、流血、流脓恶臭严重,均被告知已无法治疗。

就在一筹莫展中,叶先生来到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的特色伤口护理门诊治疗。没有想到的是,通过门诊的评估、诊断、清创、换药等细心诊治,几次下来,叶先生伤口情况有了较大改善,伤口的恶臭味也慢慢减退。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伤口护理门诊的创始人,便是现任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从事护理工作24年的董绮波。

 

内外兼修 以身作则抓业务

“在我心中,做好一名社区护士兼管理者,必须内与外兼修,广与深并进。”董绮波告诉记者,如今,居民的健康需求日益提高,社区又以预防为主,只有自身过硬才能带领团队服务好更多的居民。

董绮波曾在静安区中心医院外科、内科、急诊、骨科、五官科、眼科、皮肤科等多个科室从事护理工作,并长期承担科内总带教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带教管理经验。2010 年,经历了静安区应急医疗队成员、世博会医疗应急组成员的洗礼后,董绮波来到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以来,董绮波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和岗位培训学习,努力提升自我能级,并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去。

个人业务能力炉火纯青了,董绮波便思忖着如何将护理经验更好地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居民受益。

为此,从 2015 年起,董绮波创建了中心社区护理学组,将内部培训、外出培训、岗位培训相结合,加强各专业“三基”培训,保证培训效果并有效应用于临床业务,提升专业人员业务能力水平。

同时,有计划选送护士外出进修学习,不断增进新知识、开展新业务,带动中心护理业务水平。她鼓励护理人员在职继续学习,通过自学考试等方法提高学历,提升知识层次,改善护理队伍智能结构。中心护理学组与华东医院、八五医院、精卫中心开展联组学习,拓展专业知识;同时与华东医院老年科紧密合作,开展定期教学查房、组织护理个案讨论,有效提高了专业队伍水平,依托中心护理学组活动,将新技术、新技能传达到每一位护士。

 

精细管理 全心服务为居民

2014年,董绮波担当了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护士长一职,这也为她开启了服务患者的新征程。这一年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健康讲师团。作为讲师团团长,董绮波从师资的选拔、试讲、教案,设施筹备面面俱到,讲师团扎根社区三年,充分拓展授课方向,在深入社区、居委的基础上,走进企业,让企业职工在公司门口就享受优质的健康理念服务,获得周边老百姓一致好评。

2017 年 2 月,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心脏康复社区学校,董绮波首任校长。学校开设了中心健康大讲堂,招募学员 20 位,用科学的方法共同制定了“新华健心操”“保健养心茶”“心脏弹力操”“膏方初识”等课程,将适宜技术推广给居民,从专业角度为居民开展专业性知识授课,预防心脏病的再发,改善生活质量。

在依托中心原有社区糖尿病护士的基础上,董绮波探索开展了糖尿病护理咨询门诊。糖尿病专科护士通过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和并发症的防治 6 面体结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服务,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延缓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在董绮波的主推下,去年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特色伤口护理门诊。该门诊工作模式由护士坐诊、医生指导、护士换药,并开创了多重性伤口换药护理诊疗,即由单纯、无感染易愈合的小伤口换药进一步扩展为多种病因引起的创伤性、难愈性、感染性等多种类型的伤口诊治。同时,门诊还得到了三级医院专家的专业支持,进一步强化了专业的严谨性。不仅如此,门诊还重视社区居民就诊的感受度,为病患提供专业的诊治、帮助解决病患痛苦外,让患者在伤口疗护过程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温暖。

 

提高质量 温暖服务获佳绩

近年来,董绮波制定了《中心护理岗位考核管理办法》《家庭医生工作室社区护士岗位责任书》等,减化护理工作量上报流程,透视工作量,避免虚报、漏报。她强抓社区护理一、二级质控管理,针对关键点和关键内容进行定期和不定时查核,层层管理,确保质量。

长宁区作为上海市家庭医生制的试点,社区护理同家庭医生一样在变化,护士要从一名执行者转变成管理者。2016年初,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室成立,全面转变护理服务功能,拓展社区护士服务项目。

作为团队的领头羊,董绮波积极做通护士们思想工作,制定制度流程,开展多学科培训,使得护理整体工作稳步有升。在董绮波的带领下,社区护士在新模式运作过程中逐步承担起管理、辅助、监督、协调全科门诊工作流程的职责。她以身作则,使社区护士快速适应工作室模式的转型与人员结构的变动,协助家庭医生有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工作室站点管理实施专人专项管理后,抢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环境管理等均符合考核要求,做到井然有序,使得签约居民的健康档案维护良好,覆盖率接近90%。

辛勤的付出,也让董绮波获得了无数赞许。她带领护理团队、健康教育讲师团多次获得各类评比一等奖,她本人前不久荣获了上海市“十佳社区护士”称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