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街道推出全区首个儿童友好网上系列课程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19日 【字体: 大中小 】
虹桥街道正在积极创建“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4月25日,为了让社区儿童更直观感受到长宁虹桥的发展,从另一个视角参与社区治理,虹桥街道妇儿工委联合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童友社区文体服务中心和上海市长宁区艾珊青少年文化创意服务中心,推出全区首个儿童友好网上系列课程,别开生面的内容吸引了近千名家长和孩子的踊跃参与。上下午的活动吸引了道3至14岁的少年儿童和辖区志愿者955人次在线参与。
活动一:“致敬志愿者,V-log助力挑战”活动
上午,“小小自治会,儿童点亮心”系列的首场线上活动“致敬志愿者,V-log助力挑战”活动,在“虹桥街道儿童友好”微信群准时上线。
活动从外籍志愿者Dan分享“志愿者就意味帮助他人”( Volunteering means helping other people”)开始,孩子们围绕抗疫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尤其是虹桥街道社区志愿者带给居民的爱和感动,一起讨论对于“志愿者”的理解。
在“头脑风暴”环节,孩子们通过微信群讨论了自己对于志愿者的理解,七嘴八舌间,大家达成了对于志愿精神“无偿奉献”的共识,并希望将这种精神用到自己的身边,比如学校、社区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围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虹桥街道的儿童“小小自治会”旨在通过儿童自治,建立一个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小小“儿童自治会”、“儿童地球村”,将志愿精神在孩子们身边“生根开花”。
通过“志愿者在虹桥·小小自治会,儿童点亮心”虹桥街道志愿者风采视频,孩子们看到了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志愿者们为小区进出人员测温、为中外家庭提供生活服务、为公共设施进行消毒、为独居老人上门送菜送药……孩子们深有感触,还有孩子自豪地向大家介绍:“我奶奶也是位志愿者!”
活动最后,孩子们将用V-log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助力挑战,选择想要“助力”的国家或地区,在完成指定助力动作之后,说一句“助力志愿者”的“加油心声”,并选择继续“接力”的其他自治会小会员;并“全家总动员”,拍摄“比心” 全家福,一起助力志愿者。
活动二:“我的社区我做主——儿童友好社区微改造项目召集令”直播课
下午,上海市长宁区艾珊青少年文化创意服务中心的设计师周灵老师为小朋友和家长们上了一堂趣味满满的“我的社区我做主——儿童友好社区微改造项目召集令”直播课。
周老师从疫情带给我们身边的变化开始,启发大家思考社区生活,并通过案例来帮助小朋友们了解什么是社区微改造。比如上海南京东路街道贵州西里弄微更新,在有限的空间环境里,通过12个社区小角落的微型改造,营造一个1800平方米的社区共享客厅,为居民生活提供必要的生活空间。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就身边的社区变化发言: “环境好了,生态好了,马路上人少了”“小区门口多了快递收货柜,为防疫情扩散,小区侧门都关闭了只留下一个大门进出”“垃圾箱房门口多了专门丢弃口罩的医疗废弃垃圾筒”……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进一步用“童眼”发现其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有孩子指出,快递小哥的助动车时不时可以开进这条步行街,对步行街中嬉戏的孩子、老人是不是一个隐患呢?为这样的细心观察点赞!
为了给参与社区微改造的小朋友积累建筑相关知识,周老师还讲解了趣味建筑史,古希腊,古罗马,巴黎圣母院,拜占庭,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更是与孩子们喜欢的美食结合起来,三明治,洋葱头,玉米等,吸引了孩子们的热烈参与。最后,孩子们跟随周老师一起做起建筑剪影,通过趣味互动,进一步增强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