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四史”学习教育党课,中共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支部红色印迹寻访主题党日活动(三)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29日

行走中的“四史”学习教育党课,中共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支部红色印迹寻访主题党日活动(三)

2020628日下午,中共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支部全体党员、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中层干部、民主党派同志、团员青年一行冒雨来到了愚园路,从历史名人墙到愚园公共市集(粟上海美术馆)再到岐山村(故事商店、钱学森旧居、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岐山居委会),午后的雷阵雨也浇灭不了大家对于此次“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热情。置身于愚园路,一路步行,既了解了百年愚园路的前世今生,又上了一堂生动的行走中的党课。愚园路历史悠久,初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跨静安、长宁两区。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这里经历了旧上海的“租界繁华”,听够了上世纪50年代老洋房里“七十二家房客”的喧杂,也经受了1980年代破墙开店的热潮,与最初的那份温婉风雅渐行渐远。然而,沉淀下来的风韵终会在有心人的爱抚下散发开来。记忆里的愚园路遥远而真实,现在的愚园路却更能让你停住脚步。

岐山村

愚园路1032弄,名岐山村,于1925年-1931年间由美商中国营业公司、中央信托局等房地产商联合建造中西式三层楼房70幢,加上建于1924年的四层花园洋房东苑别业5幢,共计75幢。当时业主借周武王发祥于岐山,冠名岐山村

走进岐山村,外墙面的装饰就让人眼前一亮。不仅有红砖、青墙、水泥拉毛墙,还有鹅卵石墙面。鹅卵石的颜色深浅不一,排列在一起颗粒感分明,有一种别出心裁的美丽。

弄堂内居民阳台摆放的鲜花绿植更悄悄传递出岁月静好。这里环境幽静,受到当时文人墨客、商贾官员们的喜爱。新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爱国人士杜重远、中国现代派文学开山大师施蛰存先生、电影演员祝希娟、香港著名艺人沈殿霞(昵称“肥肥”)等名人都曾是这里的住客。

岐山村的弄长霍白老师带领着我们,从门口的故事商店讲起,他介绍到:“故事商店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宅家期间居民们通过在故事商店留言进行交流,互相鼓励、打气,故事商店成为了联系居民们的精神纽带”。来到钱学森的旧居,他说: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报考上海交通大学,正是在岐山村复习备考,此后顺利踏上了赴美求学之路,岐山村可谓是他立志报国的起点。

霍白老师娓娓道来,在场的同志们听得入迷,感动于钱老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拳拳爱国之心,对钱老肃然起敬!

愚园路有着太多太多红色”的故事,通过半天的学习,在场的同志们都表示:了解“四史”十分重要,是每一位同志的必修课,我们要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唯有不忘过去,才能不负将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