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牡丹嫁接技艺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8日
法华牡丹嫁接技艺2009年认定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法华镇志》记载:南宋战乱时期由到南方避难的洛阳花工引入,其首创用扬州芍药进行嫁接的方式,把适合沙土地生长的洛阳牡丹培育成适合泥土地生长的法华牡丹,并且比原洛阳牡丹花大色艳堪称精品。现今中山公园作为法华牡丹的种植地不仅扩建了牡丹园,而且培养了一批掌握嫁接技艺的高级技工。新华街道继承法华牡丹精神,融合现代社区文化精髓,以法华牡丹节的形式传承着这一传统民间习俗。
法华牡丹嫁接技艺2009年认定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法华镇志》记载:南宋战乱时期由到南方避难的洛阳花工引入,其首创用扬州芍药进行嫁接的方式,把适合沙土地生长的洛阳牡丹培育成适合泥土地生长的法华牡丹,并且比原洛阳牡丹花大色艳堪称精品。现今中山公园作为法华牡丹的种植地不仅扩建了牡丹园,而且培养了一批掌握嫁接技艺的高级技工。新华街道继承法华牡丹精神,融合现代社区文化精髓,以法华牡丹节的形式传承着这一传统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