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人体器官捐献科普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7日

1、什么是人体器官捐献?

人体器官捐献就是当一个人去世后,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自愿、无偿的方式捐献给国家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机构,用于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够延续生命,改善未来生活质量,并且能继续贡献社会。目前中国红十字会开展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是指面向社会公众在其身故后自愿的器官捐献,不涉及活体器官捐献。

2、为什么需要您的支持?

医学不断进步,但是仍有不少疾病是无法根治的,例如器官衰竭,器官移植便是患者唯一的希望。我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只有一万例左右,大多数患者依靠药物和机器维持生命,更多的患者在焦急和苦苦等待中离开了这个世界。捐献器官是对病人和家属最大的恩赐。人一旦去世,他的所有器官对于死者已再无维持生命的功能,但对于等待移植的患者来说,是他们延续生命的唯一希望。为帮助这些病人,你可以表明意愿,在去世后将器官捐献出来,相信您的家人会理解和支持您的善良意愿。器官捐献可以遗爱人间,为他人点燃希望。只有得到您和您家人的支持,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才有望重获新生。

3、人体器官捐献有哪些方式?

包括两种情况:①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通过书面自愿申请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并且没有撤销该登记,待其身故后进行的人体器官捐献;②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器官,待其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达成一致意见,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的人体器官捐献。

4、捐献器官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人体器官捐献对年龄没有绝对的限制,主要视捐献器官的可用性而定。原则上,有关器官功能良好,要求没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严重传染病,没有癌症(除原发性脑肿瘤)。志愿捐献登记时无需进行体检。临终状态时,会有评估组织的专家评估器官是否适合捐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