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生命教育工作坊:在互动体验中探寻生命意义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6日

“生命彩虹桥”——青少年生命教育与临终关怀融合项目自2018年起就作为中心的特色品牌项目,作为其中重要板块之一的生命教育工作坊旨在丰富青少年生命体验,引导其探索生命意义和自我实现。

7月7日至10日,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大学的学生志愿者,连续开展了4场“沉浸式”生命教育工作坊。工作坊立足安宁疗护临床服务,以互动体验为核心,通过“初探生命”、“对话生命”、“触摸离别”、“生命礼赞”四个主题展开,逐步引导学生志愿者走近并了解临终患者及家属真实的生活世界,借助游戏、志愿服务等形式,深化对情感依恋、哀伤、告别和死亡等议题的思考。

“初探生命”——在桌游中体验“厚厚的人生”​

首场活动以《厚厚的人生》“生命桌游”为载体。学生们在精心设计的指示卡引导下,逐步探索记忆深处的珍贵时刻。这些真实而鲜活的生命片段,让参与者深刻体会到“四道人生”(道谢、道爱、道歉、道别)不仅是安宁疗护的理念,更是值得每个人及时践行的人生态度。

“对话生命”——辩论激发生死哲思

第二场活动旨在鼓励学生们立足病房志愿服务真实感受,围绕“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我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这一议题展开激烈辩论。正反双方从伦理、情感、法律等多角度阐述观点,在唇枪舌剑中引发对生命多元价值及尊重个体选择的深度思考。

“触摸离别”——情景模拟直面告别

在“生前告别会”情景模拟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临终患者与家属的最后对话。许多参与者在模拟“临终告别”时深受触动。社工适时引入哀伤辅导技巧,帮助大家理解如何面对丧失,更好地完成告别。一位学生志愿者分享道:“这次体验让我更懂得好好告别的意义。”

“生命礼赞”——艺术创作疗愈心灵

最后一场活动以艺术疗愈收尾。围绕“生命像什么?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的话题思考,学生通过绘画、扭扭棒制作等方式尽情表达着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感悟。《新生》、《向阳而生》等作品,生动展现了青少年对生命脆弱与坚韧。

此次“沉浸式”生命教育工作坊通过游戏化、艺术化的创新形式,有效打破了青少年对生死议题的惯常回避心理。学生志愿者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不仅提升了同理心与共情能力,更在专业引导下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与重构。

未来,中心将持续深化“生命彩虹桥”项目中的生命教育活动内涵,推动生命教育从认知理解迈向行动实践,助力青少年在服务他人中实现自我成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