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长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之中医药篇 发布时间:2024-03-08
“医”路同行,健康相伴。2023年,区卫健委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把高质量“健康长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疾控现代化、医疗品质化、卫监智能化、社区标准化建设。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将推出“业务特色”系列报道,鉴往知来、砥砺奋进,在悦享收获中播种新的希望。本期我们共同回顾中医药的风采。
2023年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中医医疗服务网络、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提升能级,有效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市卫健委为民办实事项目,北新泾、周桥、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上海市第二批中医药示范站建设,提升站点中医药服务能力。
推动医联体建设,强化中医药服务内涵
年内正式成立长宁区区域中医医联体,全方位完善医联体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建立中药审方中心、中医药实践推广培训中心与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心,为深化医联体内涵建设奠定基础;建立中医医联体内双聘机制,实现医联体内中医医师的双向流动,推动中医药人才的柔性流动、中医药服务的同质化管理以及中医药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倪克中和葛京化名中医工作室分别入驻程家桥和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完善处方审核机制,保障中医药优质高效
为有效解决基层中药师严重不足的问题,积极发挥区域中药处方前置审核中心作用,依托信息化技术,集中审核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处方,同时,结合上海市“溯源”饮片相关工作要求,统筹并实行中药饮片的全流程和可追溯管理,大大提升中药饮片质量,通过完善中药处方统一前置审核、药质统管、名药推广等,全方位、全流程推进中医药优质高效,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精心培育特色品牌,促进中医药健康发展
通过引导优质资源下沉与培育本土医师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培育社区中医特色服务品牌,包括虹桥社区的五三法”特色针灸、华阳社区的“朱氏”一指禅推拿、江苏社区小儿推拿等特色服务,培养了“上海工匠”石向东、“长宁区名中医”陈丽敏等社区优秀中医医师。同时,大力支持来自三级医院的陆氏伤科第九代传承人汪强、方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眼病针灸”薛金刚等10位专病带头人“下沉”卫生服务站,把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带到居民身边。此外,光华医院以“谢东浩-上海中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为平台,组建了光华-雷允上制剂研发中心,加强对经典名方的科技创新,挖掘光华传统蛇制剂发展潜力,推动关节病的药物研究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