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九 | 长宁区文物建筑保护数字化智能应用场景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3日
为总结我区城市数字化转型阶段性成果,发挥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长宁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区数据局会同相关部门征集遴选了一批年度生活领域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现对案例进行系列宣传,分期推出,供学习借鉴。
长宁文旅局挑选青霉素实验所旧址等八处文保单位作为试点,打造文物建筑保护数字化智能应用场景,建设长宁区数字文保可视化智能管理系统。
通过现场布设AI视频监控和物联网感知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依托管理平台对建筑产生的异常数据进行智能算法分析,得出结论,辅助文保管理人员,开展核查和维护工作。对文保单位建筑管理的同时,以“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区”的理念,实现对建筑主体结构与外立面进行数字化采集管理。通过数字化应用场景的打造,及时发现文保单位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建筑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物联感知系统
对震动监测传感器、倾角监测传感器、白蚁监测传感器等物联感知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并与区城运中心实现物联设备基本信息共享;实现对物联感知硬件设备的基本信息管理,在检测到设备实时数据超出正常阈值范围之后,根据其预警阈值分布情况自动创建、记录和发布对应的预警消息,并推送至大屏端及移动端轻应用,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
数字大屏展示系统
基于区内统一地图底座,对长宁文保建筑点位进行撒点标注。对5个长宁文保试点建筑,实现白膜建模及POI点设备详情展现,选择目标区域为上层数字孪生系统的五大模块选址,分别为墓葬石刻、怀本堂旧址、阎锡山旧居、青霉素实验所旧址、泰安路115弄住宅。在数字大屏上,对预警及状态进行列表滚动展示并展示详情,按类别、状态等分类统计预警信息;还可对文保建筑、感知设备计数统计,并可按街镇、类别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数字文保移动端应用
对感知设备的基础信息进行列表展示和管理,通过待办提醒的方式,实现移动端的预警提醒。管理员分配对应的告警信息给到用户进行处置,用户收到并确认相关预警信息,必要时可以录入处置时间、地点、任务等处置信息,对告警信息进行反馈,集中展现数字文旅设备告警记录信息和告警处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