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算法资源池构建“视觉大脑” 长宁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应用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5日

计算机视觉算法是人工智能应用的核心领域之一,包含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目标跟踪等多个细分研究方向。长宁区智能视觉中枢通过在“一网统管”监控视频的基础上,叠加目标检测等计算机视觉算法,实现对共享单车停放、垃圾厢房治理、渣土车道路遗撒等16个不同应用场景的自动预警,有针对性地训练不同视觉算法,打造算法资源池,进一步提升城市精准治理能力。

共享单车停放感知

共享单车在给市民出行带来高效和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乱停乱放、挤压道路、影响通行等问题。通过对道路监控叠加共享单车目标检测算法,自动识别共享单车乱停、随意摆放等现象,联动共享单车运营公司处理乱堆放事件,同时在早晚高峰期进行潮汐调度,合理调整共享单车的摆放位置,提升共享单车的服务实效。

垃圾厢房异常感知

垃圾分类政策施行后因限定了居民扔垃圾的时间,出现未在规定时间内投放垃圾的现象,严重影响社区环境。利用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对垃圾暴露和垃圾满溢情况实时监测,判断一定时间内的垃圾外露状况,实现乱扔垃圾事件的异常感知,推送垃圾暴露或垃圾满溢预警信息给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根据信息及时响应处理,提升垃圾厢房的治理效率。

渣土遗撒隐患预警

渣土车在城区行驶途中出现遗撒的行为不仅影响城区环境,同时给路面行驶车辆带来一定安全隐患。由于渣土车数量较多且出入时间不规律,利用人工智能监测渣土车遗撒问题可大大缓解城管工作人员压力。通过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实时对渣土车后盖未密闭、渣土遗撒现象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预警抓拍并递交城管部门及时处理,保证路面畅通,维护城市环境。

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在智能视觉中枢的应用,实现对相关城市问题、风险及事件的自动发现,打造了覆盖全区重点场景的计算机“视觉大脑”,从而提升城市精准治理能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