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锁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特别是从业人员掌握的特殊技能,如不进行有效管理和规范,将严重威胁着公共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近期,长宁区委政法委在走访美团点评公司时,了解到美团平台集聚了全国3200多家开锁公司,经大数据分析,发现70%线上开锁业务服务对象为单身女性,且开锁服务时间大都在凌晨时段,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对开锁行业进行有效管理,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的呼吁,更是人民的期盼。
一、存在问题
(一)开锁经营存在无序现象。经调研,长宁区委政法委发现公安机关对开锁行业早已取消了特种行业许可证,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但依法备案的开锁公司寥寥无几,多数打着“公安备案”旗号的开锁公司只是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的“皮包公司”,以张贴黑广告或网络广告招揽生意,提篮挎包从事流动开锁服务,从业人员流动性很强,对外且没有相关文件可证明其是已备案状态。此外,各种开锁工具和开锁技术通过互联网肆意传播,对社会治安造成了现实危害和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公众安全感。
(二)开锁业安全隐患依然突出。利用开锁技术违法犯罪特别是入室盗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对一般公众来说很难防范。根据长宁区不完全统计,利用技术开锁盗窃案件占到入室盗窃案的70%左右。此外,锁匠因职业特点,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作为犯罪的“帮凶”。如今年长宁区某小区发生了一起因犯罪嫌疑人谎称是房主让人开锁引发的杀人恶性刑事案件。
二、工作建议
实行开锁行业治安管理、预防和打击利用开锁技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是当务之急。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围绕严格备案、规范服务、净化环境,努力促进开锁行业管理进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为此建议:
(一)坚持法治引领,严格登记备案。围绕总量控制、合理布局、严格监管、规范经营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开锁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登记备案制度,实行名录管理、建立基础台账、签订治安管理责任状,尤其要全面采集从业人员指纹掌纹、DNA等生理信息,动态掌握从业人员转行、就业等情况,建立健全开锁从业人员档案,确保开锁从业人员即使脱离开锁行业都能追档溯源,从源头上预防开锁从业人员利用开锁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二)坚持科技支撑,规范开锁服务。依托信息化手段给开锁业上“锁”,研制开发开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开锁行业服务流程,对公安备案的开锁经营单位以及从业人员发放电子防伪证件,开锁人只需要通过手机等移动端扫描即可辨别开锁资质真伪。同时,开锁从业人员上门服务时,依托手机等移动端将开锁人的身份、开锁时间地点、原因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后台进行核实并备案,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非法经营开锁业务行为的发生。
(三)坚持齐抓共管,净化市场环境。多部门联合开展不定期清查行动,对未备案的开锁从业人员及公司开展清理整顿,对线上线下违法违规开锁广告信息进行清理封堵。依托政务信息公开“报、台、网、电话”,有机勾连美团点评等第三方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守法经营单位名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并根据平台用户评价内容对违法违规行为提前介入、及时监管,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强化宣传教育,切实引导居民群众增强开锁安全防范意识。
建议人:周蔚
单 位:长宁区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