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精品小区建设 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17日

一、问题和不足

精品小区建设既有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有利于改善小区环境,延续历史文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一项“民心工程”。但由于精品小区建设重公共区域改造,轻个性配套的特点,导致精品小区建设在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方面尚有提升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不足:

一是精品小区的建设标准重硬件、轻软件。从精品小区建设的菜单和实施项目来看,从小区道路到绿化、从外墙到管线,从污水处置到垃圾处理二网融合,基本都围绕硬件的提档升格,建设和验收标准也偏重硬件。当然,精品小区的建设菜单,也预留了体育、卫生、文化等自选项目,但由于在管理上,条线部门是独立的,各有各的专业领域,除了硬件建设可以有一定的标准可循,在专业服务供给上尤其是软件服务,部门或街道都有专业短板。在落实时,若部门之间、部门和街道之间不充分沟通,没有一方可以完全胜任牵头建设的职责,在规划设计上硬件软件会脱节,华而欠实,不接地气,形成一长一短的跷脚现象。

二是精品小区在管理治理上重建设、轻管理。由于老旧小区物业费用相对较低,物业管理费收缴率低的情况屡见不鲜。精品小区建成后,居民的购买服务意识还未转变,物业管理成本提高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物业难以做到精细化管理。当前基于业委会、物业、居委会、社区民警形成“四位一体”的居民小区治理模式,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深化居民区治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精品小区在规划理念上重空间、轻平台。精品小区在初始规划上就着重空间更新改造,因为缺乏平台建设理念,所以会陷在重硬件、重建设的问题中。同时围绕人的多样化需求,如何输送服务到需要的人群中,对于部门来说,最缺的是平台,空间是有限的,平台是无限的。

四是精品小区在建设投入上重一次性、轻连续性。在建设投入上,精品小区建设经费基本上围绕建设目标,进行一次性投入,没有连续性的投入机制,也决定了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所以要改变前面两点,源头在于改变投入方式和经费使用方式。

二、工作建议

(一)围绕需求,更新建设标准。精品小区建设是全方位的,设计规划在谋划硬件建设的同时,要立足小区特点,比如老龄化特点、残疾、精神障碍等特殊群体需求、安全隐患等。在统一核心目标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现多元利益的综合平衡。在确保居住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由传统的单一形态规划走向整体的综合的系统规划。把响应老百姓需求的内容,通过多方讨论,更新标准,以整合式的菜单落地。

(二)进一步创新模式,推动管理治理可持续。一是推动质价提升,即提高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提高小区物业收费标准,从而形成小区物业管理良性循环、源头活水。二是街镇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党建引领作用,搭建平台,做通做好居民工作,为质价提升和自治模式创新创造条件。

(三)打造共享平台,及时对接供需双方。将精品小区作为共享平台进行打造,既可以是空间的共享,也可以是功能的叠加。空间共享相对好落地,就是不同功能的空间整合或共享,比如现有的小区文化室、活动室等,可以打造成共享空间,既可以是阅读室也可以是其他功能室。而有的小区空间很有限,无法实现功能空间的前提下,可以建立线下实体管理、线上输出服务等模式,具体对接居民相关的各类服务需求。

(四)转变投入方式和经费使用方式,从机制上匹配可持续发展。一是在经费预算和使用上,可在充分讨论形成项目菜单的基础上,实行条上审核、块上统筹,根据小区居民的需求,进行项目预算。二是经费投入上,软硬件分开、建设和管理分开,该一次性投入的一次性投入,和服务管理连续性有关的内容,则可参照常规项目,按年列入预算并进行拨付。


建议人: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