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社区嵌入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22日

当前,全民健身工作不断推进,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活动的覆盖、体育保障的完善,都为居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运动方式。2023年是新《体育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围绕今年上海体育重点推进落实的六方面工作,着力探索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长宁地处中心城区,规划早、人口密集,在拓展老百姓身边的高品质、多样性健身空间上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健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场地面积仍不充足

中心城区人口众多,且老龄人口比重不断增长,如长宁区华阳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占老龄人口数的41%。中心城区人均体育健身场地面积1平方米左右,低于上海平均水平(2021年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4平方米),《长宁区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长宁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

2、体育设施分布不均

以华阳街道体育场地设施为例,有健身苑点43处、市民益智健身点10处、市民球场1处(中山公园羽毛球场)、市民健身步道1处(中山公园步道),长者运动之家1处(鸿凯湾活动中心二楼),计划新建市民健身示范点1处(兆丰别墅)、计划申报社区市民健身中心1处(华阳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和鸿凯湾活动中心)。尽管社区现有健身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以健身苑点为主,但既有居住小区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数量有限,且仍有部分老旧小区未配置健身设施,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足球场等球类场地设施较少。

3、体育专业指导不足

大部分居民在运动健身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街道体育指导员数量仍较少,队伍平均年龄较大,指导员存在活跃度低、上岗率低等问题,能给居民提供的专业指导也不够完备。居民在运动时没有专业的指导,一方面可能造成设施损坏,更重要的是还可能会导致居民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

4、体育资源利用率低

因各小区条件不同,导致各小区范围内健身设施数量、种类差异较大。有些小区设施较为完备,但健身设施质量有待加强;有些小区有小球场、游泳池等,闲置时间未能充分利用,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有些小区囿于可用面积、停车难等问题,缺乏体育设施与体育场地,导致不同小区的居民享受不同的体育资源。现有市场化体育场地资源对周边小区服务功能有缺失和滞后现象。

长宁的全民健身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融合化、智慧化、品质化为目标,围绕居民“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体育场景需求,融入“15分钟美好生活圈”行动,建设全人群、高品质的社区嵌入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此建议:

1、多方位供给,盘活存量体育资源。一是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作为综合型、枢纽型机构,如申报建设华阳社区市民健身中心,以党群中心为中心、以鸿凯湾活动中心为分中心,叠加市民健身驿站、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实现位置和空间融合、功能和效能叠加,并向社区进行功能辐射,实现“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二是加强空间复合利用,结合“两旧一村”改造,挖潜进行补建改建,建设羽毛球场、社区足球场等健身示范点;结合城市更新,充分利用盘活各种边角地、闲置空地、桥下空间等“金角银边”可用空间,建设嵌入式健身设施,如可在桥下、高架下、轻轨下等空间建设体育设施。三是链接社会各方资源,加强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互动和合作,向市民开放体育资源,不断提高各类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产业链快可引进电子竞技、动感单车等娱乐性、观赏性强的新兴体育企业资源落地;公园、步道等功能空间可改造和调整适老适儿化的体育设施。

2、多元化融合,推动体育多维发展。积极构建全龄友好型体育设施资源发展模式,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实现“体校融合”,开放科研院所场地资源实现“体院融合”,推进社会化体育资源由政府购买公益服务方式实现“体商融合”,推进敬老院建设长者运动之家实现“体养融合”,推进“年轻化、专业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和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实现“体医融合”,深化智慧体育场景应用实现“体智融合”,从而实现“体校、体院、体商、体养、体医、体智”等多维度融合发展的实景图。

3、专业化指导,扩大人群覆盖面。健全和完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功能,加强人员配置,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俱乐部要加强与各市区级单项体育协会合作交流,让更多年轻、专业的爱好者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新力量,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质量,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组织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居民科学健身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科学健身指导,完善体育服务配送体系。

4、数字化赋能,提升资源高效能。打造智能物联为基础,链接社区运动健身中心及周边社会体育场地资源,均纳入“一网通办”,实现“一码健身”、线上地图、预约服务、场馆器材、指导员、客流监测、安全预警、查询赛事活动信息等,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全民健身服务。在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推广建立“一人一档”运动健康电子档案;在智慧健身驿站推广24小时“互联网+科学健身”应用场景,配置智能化视频教学、多媒体与人机服务、展示服务等功能,提供智能感知的科学训练方案;为益智健身点植入“芯片”让社区居民任何时段在室外都能进行体质监测,并通过手机端获取体能变化电子报告,通过云端传输到健身中心以了解各时段使用人员体质情况和常用设备。

建议人:赵顺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