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7日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25年)》及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长宁区生态环境局积极组织开展长宁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近日,长宁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专家评审验收会顺利召开。市生态环境局、上海自然博物馆、市环境监测中心、市环科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专家以及区生态环境局、华师大调查团队参加会议。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团队关于调查方法、主要成果及结论建议的汇报,审阅了调查评估技术报告、数据库、生物多样性图集、视频音频等资料。经质询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调查评估方法符合规范要求,内容丰富完备,有较高的质量,项目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内容和考核指标,同意通过验收。
本次调查项目旨在全面摸清长宁区生物多样性本底、掌握动态变化趋势、识别受威胁因素、分析保护成效,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提供重要支撑。调查团队历时一年多,采用样线调查、历史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范围覆盖公园绿地、河流、生境花园等典型生态系统,完成了长宁区10个样区和4条河道的陆生、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包括高等植物、昆虫、两栖爬行类、鸟类、兽类、大型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鱼类;同时梳理了长宁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高等植物679种(包括苔藓植物49种)、昆虫219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3种、鸟类48种、兽类7种、大型真菌40种、浮游植物193种、浮游动物73种、水生维管束植物19种、大型底栖动物69种、鱼类73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上海新记录种1种,近危(NT)物种1种。
该项目的实施首次摸清了长宁区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填补了区域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空白,建立了完善的区域物种资源名录体系,构建了科学规范的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为区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后续,区生态环境局将强化成果共享与公众参与,深化调查成果转化应用,以首轮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观察点位监测数据、公民参与记录数据为基础,探索建立对公众开放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智慧管理系统,将调查成果转化为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精准性和科学性的资源数据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际精品城区。